[The Performance is Happening: 20 Days Live]
[Phase 2: Collaboration with Artists]
•
Guest artist: Chan Ting
Date: 21st June
Time: 3-5 p.m.
Location: Negative Space
•
Live Performance (2022)
Jing Pang X Chan Ting
[Shuttle > Moon < Delay]
•
Ting plays the frame drum while Jing reacts to the sound with action. They’re going to shuttle between rhythm and movement. This performance searches for correspondences of space and sound, inner peace and healing power, magical connection and synchronicity in friendship.
•
Reflection:
陳庭和我合作的方法是這樣的。她告訴我聲音的順序安排,我們有試過幾次簡單的即興,每次都不一樣。我讓聲音像水一樣流過身體,繼而選擇當下行為的方向和節奏,以及與空間互動。
「你有學跳舞嗎?」「你如何看Performance Art與Performing Art?」「今日合作的performance 比較接近舞蹈?同你其他performance 有什麼不同?」「當我看的時候,腦裡一直在想,我在觀賞一個行為?還是跳舞表演?」
這次的Performance 我是以行為藝術出發的,與其他合作藝術家一樣,由對話相處開始,討論當下專注的議題和想要發掘的方向,共同構思和創造整個Performance 的可能性。但是,每一場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啟發和反思。
想先分享一個關於我的身體歷史:
小時候,我參加過中國舞的基礎訓練班-毽子功。身體練習的內容包括拉筋、一字馬、倒立、掃螳腳、側手翻、前手翻、後空翻、蓮花轉等,像傳統戲曲表演中的艱苦訓練。我練了將近十年,小時候性格好勝愛挑戰,每個動作即使辛苦高難道,也必練習到位才肯休息,身體的柔軟度和敏捷度由此練成。
因此,在回應陳庭的聲音,身體很自然地作出反應,而行動的姿態帶有舞蹈的感覺,並非未必無因。我相信身體自身存有記憶,過往一切的痕跡都在身體裡面。
即使有過去的身體訓練,我自覺節奏感不強,所以有時候跟不上陳庭的鼓聲,無法同步。對此,我倆也有一些反思。
陳庭說:
「對於鼓的想法是這樣的,我自己摸索了這個鼓半年,沒有上堂,我不太理會關於理論和正確打法,因為是鼓所以節奏感很強,但我沒有intention當這鼓聲是一首音樂。在這Performance,我感受到鼓很dominate和trigger到你的movement,但當我一意識到就很想要擺脫那dominate的姿態。有幾個𣊬間,我好像吹笛而你就好像一條蛇在起舞。情緒是很亢奮,好像在控制你似的,但我不喜歡那種控制的感覺,在我的創作裡,我不想一開始就要掌握、控制全部。我不知道觀眾看起來怎麼樣,但我會把所有聲音看作是一個氛圍。所以我一感受到鼓聲控制你時,我嘗試擺脫那種主導的控制。
其實我覺得syn 不到的moment好正,如何由synchronise不到,到可以synchronise得到。在來回往復的同步與不同步,當中拉扯和掙扎,其實我覺得很奇妙。
中間段落的空白,我們的眼神接觸交流,也很有趣。當時心裡要感覺你,到底接下來要怎麼樣呢?我嘗試在你的眼神中讀取hints,例如我們到底要如何結束呢?或我的節奏要repeat到什麼時候呢?在哪個𣊬間變化或停止呢?」
我非常同意陳庭,最深感受的是關於同步與不同步,connect與disconnect之間的互動。也許,對於與他人不連結的狀態,會感到被拒絕、不被理解、陌生、discomfort、難以接受等負面情感。當不同步的狀況發生時,該如何面對彼此,應該要逃避?離開?沉默?追逐?還是仍有別的回應方法?
在和陳庭的互動中,我們透過sound & Movement追逐同步的連結,但因為有不同步的狀態才有「追」的過程。回到關係的層面上看,除了自己,其實沒有人能夠無時無刻100%地同步,完完全全與我常在。在這Performance中體驗到的感動,就是[嘗試],嘗試接近同步的那個心,那個包容的態度,那個選擇面對而非逃避的勇氣,那個毫無批判好壞的開放性。即使不同步,但雙方仍然想要嘗試連結的話,那些留在生命中的人們,都是珍貴的。
•
Photo by Vivian Wong & Jill
謝謝何兆基教授的感想:
「今日下午到 富德樓 觀賞兩位 MFA 學生 彭靖 與 陳庭 配合現場裝置的即興表演,聲音與身體運動在特定的空間氛圍中呈現一種類近原始巫舞、具儀式感的演示,我相信她們沒有具體的訊息要藉由此種演示表達,二人以至現場圍觀者透過不同感官而生的即時連繫,大抵超越了要表達甚麽具體訊息的欲求,這種訴諸身體原始狀態的溝通,在當代世界、對大部分人來說大概亦變得愈來愈陌生,重回這種狀態,有機會進入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
Guest artist bio: Chan Ting (b. 1993, HK) works in the fields of image, installation, performance and sound (stage name: ct1993). Chan’s research explores luminous mind and contemporary imaging. With a focus on visual dialogue connecting mental image and sound-image, her practice often emerges as a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She is the co-founder and curator of an independent artist-run space - Negative Space, dedicated to developing contemporary art, imaging and lens-based media.
•